69看书网 » 武侠小说 » (穿书)炮灰女配要转正最新章节列表 » 第九十八章 (2/2)

第九十八章 (2/2)

文/顾柒歌
(穿书)炮灰女配要转正 | 本章字数:125.23万字 | | (穿书)炮灰女配要转正txt下载 | (穿书)炮灰女配要转正手机阅读
附以海外金石,巨细无遗汇集于一典。

杨殿珣《石刻题跋索引》,检索历代石刻题跋出处的工具书,案头必备。

第三讲:石刻、简帛、抄写本、雕版印刷

1、石刻文献

2、简帛文献

3、雕版印刷

1、石刻文献

以石头为文献载体是人类最古老的文献形式之一,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颁布《汉穆拉比法典》,用楔形文字刻在玄武岩石柱上。

从殷商时代开始,我国石刻文献的历史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,主要类型有灵石、摩崖、石经、碑刻、墓葬。

石刻文献的价值

一般认为,专门的石刻研究出现于宋代,这时期,古器物和古碑刻发现日多,博古之士注意收集并加以研究。

文学价值:传记文学的宝库,同时石刻文献还可以用来辑佚古代诗词

史学价值:欧阳修说:“因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缪者,以传后学”。可以用来印证传世文献。

墓志铭史料不可尽信。或为亲者讳,或炫耀门第。

石刻文献研究

宋代石刻研究成果有欧阳修《集古录》十卷、赵明诚《金石录》三十卷,洪适《隶释》27卷。

清代石刻之学提升到与经、史并举的显学。第三除了前代存目(孙星衍《寰宇访碑录》、缪荃孙《艺风堂金石文字目》)、跋尾(朱彝尊《曝书亭金石文字跋尾》、钱大昕《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》)、录文(地方志中的金石文献,王昶《金石萃编》,陆增祥《八琼室金石补正》)外,进一步出现分代,通纂,证史、书目的方式。

杨殿珣《石刻题跋索引》,检索历代石刻题跋出处的工具书,案头必备。

《大悲菩萨传》

妙善说:楚庄王的女儿妙善为拯救父亲,不惜挖眼砍手,化身为作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菩萨,国王从此虔敬三宝,并且在河南宝丰县香山建塔十三层,以覆菩萨真身。

塔内《大悲菩萨传碑》碑文内容是唐初在长安终南山灵感寺,天神向道宣律师讲述妙善证道成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本生故事。北宋元符二年(1099年),由通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蒋之奇润色撰文,元符三年(1100年),书法大家、翰林学士承旨蔡京书丹。

唐史专家赖瑞和教授苦寻多年,亲至宝丰县,终于寻得该碑。

2、简帛文献

中国文字的载体可分为硬材料或软材料。硬器分为石器、陶器、铜器、甲骨上。用毛笔蘸墨写在竹、木、帛、纸上,轻便易得,纪念性文字多用金石类,记录文字多用简帛类。

《论衡¤量知》:°夫竹生于山,木生于林,未知所入,截竹为筒,破以为牒,加笔墨为迹,乃成文字,大者为经,小者为传纪。

选材:南方多竹,北方多木,简需要按一定尺寸截取,杀青烤干,又称“汗青”。北方称牍,可以用来上奏。《史记¤东方朔传》:至公车上书,凡用三千奏牍±。尺寸是根据需要而变化,但也不随意。竹简需要编缀才可以成册《史记¤孔子世家》: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

竹简书写

书写用毛笔蘸墨,用小刀来修改。《博物志》:°(王充)户牖、墙壁各置刀笔,著《论衡》八十五篇,二十万言。±书写秩序是自上而下,自右往左。

包装:简册卷起后,外面包裹以书帙(包书的布套),盛在书笥。

竹简沉重、秦始皇每天处理公文按石计。《史记¤秦始皇本纪》:°天下之事无大小,

(快捷键 ←) 上一页:第九十七章(2/2)章节列表(快捷键 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