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 » 历史小说 » 史事讲将最新章节列表 » 第35章拥众起义——叶宗留、邓茂七 (1/2)

第35章拥众起义——叶宗留、邓茂七 (1/2)

文/徐夏半生
史事讲将 | 本章字数:308.65万字 | | 史事讲将txt下载 | 史事讲将手机阅读

叶宗留,浙江庆元人,明代矿工起义首领。

邓茂七,原名邓云,江西南城县珀玕乡人,后迁居于沙县二十四都黄竹坑,佃农出身,明代中叶农民起义军首领。

叶宗留,出身贫苦,幼年丧父,随叔父在宣平读私塾,稍长习武,立志“刀劈人间不平事,枪打世上不平人”。流落到处州当过府署皂隶,因不堪受压迫,与处州人叶希八、陈善恭等带领数百名流民到福建福安,私自开宝峰场银矿。闽浙一带山区多银矿,是明朝封闭的禁区,地方官吏经常派巡卒搜山驱逐入山开矿的流民,因叶宗留带领的人多,地方官府便上报了朝廷,明廷命福建、浙江两省派兵搜捕。叶宗留即据守要地,铸造兵器,武装自卫,明朝官府早就颁令严禁“偷开坑穴”、“私煎银矿”,违者“处以极刑”,家属发配边疆,“如有不服追究者,即调军剿捕”,叶宗留对官府的禁令不予理睬。

福建参议竺渊、兵马指挥佥事刘海率千余官兵进剿,叶宗留即领导矿工武装起义,对抗官兵,起义军诱敌深入,以设埋伏、挖等手段大败官兵,擒杀竺渊,箭伤刘海。起义军首战告捷,闽北各坑场矿工纷纷响应,附近有些贫苦农民也到矿区参加起义军,起义军的势力迅速发展到仙霞岭铜塘山一带。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命广信府和铅山县的官兵进剿,起义军抢先攻占了官兵必经的永丰县城,并乘官兵抵城下立足未稳,出城袭击,歼敌过半,官兵残部逃回。此后,起义军活动于闽、浙、赣三省边境山区,采取流动战术对付官兵的“搜剿”,官军“东剿则西走,南搜则北移”,常于隘路设伏杀伤官兵,有利则主动出击,多次粉碎了明军的“进剿”。

起义军发展到数千人,叶希八等一致推举叶宗留为领袖,称“大王”,明廷见地方官兵镇压不力,“贼势滋蔓”,命御史柳华提督闽浙赣三省兵马合力“征剿”。柳华到福建后,一面派兵“进剿”,一面令各府县,在城镇巷道首尾建隘门,在乡村建望楼,置金鼓器械在上面,把居民编为总小甲,由总小甲长带领轮流值宿在隘门、望楼上,进行瞭望和警戒。起义军在永丰、浦城、庆元、政和、福安一带与官军周旋,相机杀敌,多次给官兵予重创,柳华终因“搜剿”无功,被弹劾问罪。

矿工起义军遍掘了政和少阳坑、少亭坑和闽北其它坑场银矿,所获不足费用,叶宗留认为,“与其取于山,劳而不获,孰若取于人,一举而有余”,遂带领义军打出矿区,攻陷了政和县城和各大乡镇。叶宗留带领起义军回庆元,“召龙泉良葛山人叶七为教师,训练武艺”,并吸收了千余名青壮年充实队伍,叶宗留挥军南下,一举攻克浦城。

建阳攻陷,沿途有大批农民参加,队伍已达近万人,遂进军闽北重镇建宁。由于官吏潜逃,便顺利占领了府城,为了遏阻明军入闽,起义军一部越过铜塘山进入江西,占领了闽赣交通要道上的车盘岭,屡挫官兵的进攻。不久,叶宗留率起义军主力转战浙南,这时,叶宗留的好友陶得二在处州领导千余农民响应起义,起义军声势更大,控制了闽浙赣三省边境地区和交通要道。

邓茂七,年少勇悍有智,以豪侠为众所信服,明英宗正统初年,因愤杀豪强,与弟避匿在福建宁化乡绅陈正景家,分别改名为茂七、茂八。他们常常聚众为墟,官府害怕他们闹事,予以驱赶,不久,茂七、茂八等流亡到沙县,佃耕为生。当地官府为防叶宗留率领的福建矿工起义军进攻,编民为甲,自制兵杖以护地方,邓茂七被推为总小甲。沙县一带官绅在福建政使宋新的庇护下欺压百姓,强迫佃农把田租送进仓库,逢年过节还要送鸡鸭鱼肉,俗称“冬牲”,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。

邓茂七利用总甲的身份,号召废除“冬牲”,拒绝“送租”,要地主自行收租,附近农民纷纷响应,地主们即向官府投诉,县衙派兵丁缉捕,邓茂七拒捕,并打死了来捕的兵丁。随后,沙县县令亲带三百名官兵进行围捕,邓茂七组织佃农武装抵抗,杀了县令和巡检,三百名官兵几乎被杀尽,并“劫其富民,尽杀之”。于是,邓茂七率众占据陈山寨,正式宣布起义,自称“铲平王”,设官属,歃血誓众,宣布要铲平天下的不平。

当时,靠贿赂宦官王振上台的福建左布政使宋彰,民众受到他们的坑害,苦不堪言,邓茂七起义后附近各县贫苦农民,都拿着金鼓器械响应他,远近而来的人,都归附于他,西有陈政景领导的宁化农民响应起义,东有蒋福成领导的尤溪万余炉丁和农民声援。起义军以沙县、尤溪为根据地,建立地方政权,积极向外扩展势力。邓茂七带领农民军主力,从间道北上占领杉关,攻克光泽,顺北屯溪而下,陷邵武,入顺昌,农民军所到之处,官吏、豪绅纷纷逃匿。同时,宁化农民军进攻连城、汀州等地,邓茂七与蒋福成便联合进逼延平,八闽震动。

明英宗命御史丁瑄驰闽“剿抚”,并以都督刘聚为总兵,都督陈荣为副总兵,陈诏、刘德新为左右参将,佥都御史张楷监军,率重兵随后入闽,以解延平之危。丁瑄一到延平,即命同知邓洪率兵二千往沙县征剿,遭到邓茂七、蒋福成联合反击,全军覆没。丁瑄又改变手法,派人前去招降,要农民军“解散,得免死”,邓茂七坚定地说:“吾岂畏死求免者!吾取延平,据建宁,塞二关,传檄

(快捷键 ←) 上一章:第34章历仕四朝——张辅章节列表下一页:第37章专政宦官——王振(1/2)(快捷键 →)